专注洪雅旅游!提供免费洪雅旅游咨询服务

首页  >  出行攻略  >  瓦屋山出行攻略  >  瓦屋山下古村落
今日推荐

瓦屋山下古村落

更新时间:2019-07-09 文章来源: 0 2840
这里是绵延2200余年历史的一个古村落。  这就是瓦屋山下的复兴村。据东晋《华阳国志》、清朝嘉庆《洪雅县志》记载:公元前223年,秦始皇灭楚后,将楚王后裔迁徙于此,置严道县管辖。离乡背井的楚人,将此落脚之地命名为“复兴”,将穿村而过的溪流命名为“王河”,以寄托亡国失势的不甘与梦想...

这里是绵延2200余年历史的一个古村落。

  这就是瓦屋山下的复兴村。据东晋《华阳国志》、清朝嘉庆《洪雅县志》记载:公元前223年,秦始皇灭楚后,将楚王后裔迁徙于此,置严道县管辖。离乡背井的楚人,将此落脚之地命名为“复兴”,将穿村而过的溪流命名为“王河”,以寄托亡国失势的不甘与梦想。淳朴的青衣羌人善待了这群落魄贵族。楚人先进的农耕、采矿、冶炼技术和文化,也为这个偏僻山村带来改变与活力。特别是铜矿的发现、开采和冶炼,让复兴村迎来昙花一现的繁荣。八金峰、铜厂沟、铁厂河、钱窝子等一些沿用至今的地名,依稀闪耀着昔日炉火的光芒。然而,繁华易逝,山野里的炉火很快被雨打风吹。偏僻的复兴村重新回到贫穷与落后之中,被世人冷落和遗忘。

  只有文化的火种还在生生不息。那是楚人与青羌民族融合相处形成的羌风楚韵。那是复兴村人遗世独立,坚忍不拔的精神。他们在屋檐两端悬挂鱼形木雕,是图腾,也是祈求吉祥幸福的生存密码。他们带着哭腔的山歌,世代传唱,哀而不伤。他们的铜制响器,古朴悠扬,回荡着人与自然、大地与天空的和谐律动。

  这是一个村子的宝藏,也是一个村子的希望。老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参军离开复兴村,在外打拼三十余年,始终魂牵梦萦复兴村的羌风楚韵。他退休后毅然回村创业,发展乡村旅游。

  复兴村传统文化的火炬被点燃了。复兴村悠久的历史文化,独特的古风民俗,吸引了外界的关注。复兴村迅速走上文化搭台、经济唱戏的发展快车道。观光步道修起来了,青羌文化博物馆剪彩了,观光台、观光亭、复兴广场打造出来了,一家家民宿客栈、乡村驿站应运而生了,高山生态茶园、冷水鱼养殖基地成规模了,青羌文化艺术团成立了,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……

  山歌还是那些山歌,锣鼓响器还是那套锣鼓响器,走出大山,却华丽转身,惊艳世人。“复兴遗胜迹,王河留楚声”,复兴村成了文化内涵深厚的康养和避暑胜地。每到夏天,家家客栈爆满,一房难求。一年四季,城里来的车辆、游客,络绎不绝。

​  乡村旅游搞起来了,村子复兴了。这,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传奇。

发表评论

提交 验证码: